春捂秋冻 不生杂病 这真的科学吗
2023-04-14 浏览次数:272次
常听老人们说:“春捂秋冻,不生杂病。”这真的科学吗?
“春捂”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,要注意保暖,不要过早脱掉棉衣。春天的一半是冬天,每年2 月初立春,但3 月的春分过后,才有春暖花开的感觉,才开始真正进入气象意义上的春天。由冬季转入初春,乍暖还寒,早晚温差大,气温变化大,过早脱掉棉衣,一旦气温下降,常难以适应,尤其是老人和儿童。寒冷的气候里,各种病毒和病菌活跃,如果身体抵抗力下降,病毒和病菌趁机袭击机体,容易引发各种感冒、流感、急性、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。所以,春天要适当“春捂”。
“秋冻”是说秋季气温刚转凉,要少穿衣服,不要过早穿上厚衣服。秋天的一半是夏天,8 月初已经立秋,但仍是三伏天。9 月下旬以后,天气才刚刚有凉爽的感觉。进入10 月深秋的寒露和霜降,真正迎来气温下降,这时才需要加厚衣服保暖。所以,秋季棉衣宜慢慢加厚,让人体慢慢适应逐步下跌的气温,会使身体得到对冷空气的刺激锻炼,增强防寒能力,适应漫长寒冷的冬季。
总之,“春捂秋冻”应因人而异。“秋冻”是为了提高人们对逐渐变冷环境的适应,但老年人和儿童,或者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或呼吸疾病者,体质本来就弱,根据气温和身体感觉,及时增加衣物。对体格健康的人群,过度“秋冻”也不可取,虽然可适当减少穿衣,但真正到了深秋,气温20℃以下时,就要增加衣物,以防受寒生病。及时收看天气预报,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是不错的做法。
yuansentang.b2b168.com/m/